十一月二日,建筑工程系开展了第十五次企业导师进校园授课,邀请到了中移铁通连云港分公司的丁铭亚工程师。通过深度融合校企合作,以企业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为准则,以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素养。
导师介绍
丁铭亚
中移铁通连云港分公司海州支撑服务中心资深家客维护工程师
负责中国移动家庭宽带小区工程接入的管控、中小型合作伙伴的网络接入项目管理。
课程内容
本次课程内容以安全教育为主题,丁老师以瑟利模型的相关知识展开了本次课程的教学。
瑟利模型是在1969年由美国人瑟利(J.Surry)提出的,是一个典型的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分析事故致因的理论。该模型把事故的发生过程分为危险出现和危险释放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各自包括一组类似的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即感觉、认识和行为响应。瑟利模型不仅分析了危险出现、释放直至导致事故的原因,而且还为事故预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思路。
由图中可以看出,两个阶段具有相类似的信息处理过程,即3个部分,6个问题则分别是对这3个部分的进一步阐述,他们分别是:
1)危险的出现(或释放)有警告吗?这里警告的意思是指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状态与危险状态之间的差异的指示。任何危险的出现或释放都伴随着某种变化,只是有些变比易于察觉,有些则不然。而只有使人感觉到这种变化或差异,才有避免或控制事故的可能。
2)感觉到这个警告吗?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的感觉能力问题,包括操作者本身感觉能力,如视力、听力等较差,或过度集中注意力于工作或其他方面;二是工作环境对人的感觉能力的影响问题。
3)认识到了这个警告吗?这主要是指操作者在感觉到警告信息之后,是否正确理解了该警告所包含的意义,进而较为准确地判断出危险的可能的后果及其发生的可能性。
4)知道如何避免危险吗?主要指操作者是否具备为避免危险或控制危险,做出正确的行为响应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5)决定要采取行动吗?无论是危险的出现或释放,其是否会对人或系统造成伤害或破坏是不确定的。而且在某些情况下,采取行动固然可以消除危险,却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特别是对于冶会、化工等企业中连续运转的系统更是如此。究竟是否采取立即的行动,应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该危险立即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二是现有的措施和条件控制该危险的可能性,包括操作者本人避免和控制危险的技能。当然,这种决策也与经济效益、工作效率紧密相关。
6)能够避免危险吗?在操作者决定采取行动的情况下,能否避免危险则取决于人采取行动的迅速、正确、敏捷与否和,是否有足够的时间等其他条件使人能做出行为响应。
通过丁老师的讲解,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在今后实训实习及工作中保护自身安全。最后丁老师鼓励同学们积极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我!